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知识 > 正文

基层治理培训目标要求 乡村治理的要求

乡村治理的要求

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

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探索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实现多方参与的有效途径。落实县乡党委领导责任,明确党委和政府部门职责,健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与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文明乡风、脱贫攻坚等方面有机结合。

 三、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

探索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实现村级各类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

 四、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

坚持在党组织领导下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多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五、完善基层治理方式。

理顺县乡政府与村级组织关系,支持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按照有利于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将适合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

 六、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探索形成农民群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部门等多方监督体系,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建立农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强化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村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

 七、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

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方式和载体,丰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激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八、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

完善传统乡村治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提高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推进乡村信息统一采集、资源互联共享,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就是开展乡村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而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个乡村干部以及乡村群众都积极开展工作,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

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和目标

1,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功能,有效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确立权责明晰、分工负责、内在驱动、激励有效。

2,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摒弃社会戾气和悲观失望情绪,引导民众理性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强化民众基于客观感知预设合理期望,营造友好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3,规范社会法治秩序,合理处置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关系,切实保障基层公共安全,维护好民众的合法权益。

基层治理培训目标要求 乡村治理的要求

强化党的领导,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优化社会治理理念,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制度支撑。

培育社会积极心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规范社会法治秩序,加快社会治理多元共治体系建设。

乡镇综合执法培训方案

为了切实提高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能力和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三、培训内容和步骤

四、培训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2、提升培训效果

3、加强考核督查

五、注意事项

十四五规划社会治理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目标是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公布,其中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社会发展目标,在社会治理方面,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